冬日裡,總是喜歡和家人或朋友圍著一爐熱鍋,
喝著暖呼呼的湯頭,邊聊天邊撈鍋裡的好料。
記得以前大學時住宿的地方鄰近東海,
是一到冬天就風大無處躲的感覺,
凜冽的寒風吹來是會打哆嗦的,
甚至連牙齒都會發抖那樣,
就算門窗都關緊了,還是暖不起來,
很懷念那時總是三五好友擠在小房間裡,
一起用只小鍋子,買高湯塊就煮起火鍋來,
雖是簡單的配料,卻也總是吃得很開心又滿足!
而身體和心也都溫暖的不得了!
那年是二十歲吧! 和朋友的美好小『食』代
(腦裡的幻燈片開始播放,往事一幕幕連續上映中)
讓我想起
前陣子看了一部韓劇《第二個二十歲》,
我覺得編劇編得不錯,
將女人有些細微又矛盾的心情描述得很貼切,
也喜歡結局畫面的溫度,暖暖的甜。
話少的珈姐難得前言如此冗長。。。
想起往事,居然像眷村老兵一樣講個不停(已老特徵)
進入正題。。。薑母鴨的作法各家師傅都不太一樣,
光是汆不汆燙鴨肉,就各有各的講法跟優缺點,
不汆燙直接大火快炒的鴨肉較能保住甜份,
但缺點是怕火候掌握不佳,
不但血水沒快速鎖住,
又高溫而讓麻油變質,
反倒會容易讓湯水變濁。
而汆燙過的鴨肉,湯頭較清澈,
但也怕鴨肉會過老跟不夠甘甜。
幾經考量後~
珈姐選了在家可以較優雅煮出薑母鴨的方式,
就是先汆燙囉~這樣不用揮汗大鍋炒鴨肉,
也比較不擔心會吃進高溫而變質的麻油,
畢竟要補就要吃進溫補的好麻油才是。
❤ 薑母鴨 ❤
份量:2-3人份
使用鍋具: Le Creuset 26cm馬賽藍媽咪鍋
食材 | 份量 |
鴨肉 | 半隻切塊 |
老薑 | 150g |
紅標米酒 | 300ml(一瓶) |
水 | 900ml |
黑麻油 | 2大匙 |
香油 | 1大匙 |
薑母鴨中藥材 | 1包 |
高麗菜 | 適量 |
金針菇 | 適量 |
凍豆腐 | 適量 |
辣豆腐乳 | 適量 |
1. 酒水比例請依喜好自行調整
喜歡全酒就不加水都以米酒來淹過鴨肉也可以
2. 配菜可依個人喜好自行增添或替換
3. 藥材包去一般中藥行就可以買得到,
或是有些超市跟賣場也會有販賣
4. 鴨肉可以跟鴨攤老闆說儘量挑比較不肥的,
選肉多皮薄些的鴨,吃起來會比較過癮,
我就是忘了說~所以這隻是有點肥的...
另外可以請老闆幫忙去掉鴨屁股和脖子(這兩樣不建議食用啦)
5. 沾醬: 以辣豆腐乳加一點開水攪拌均勻即可
起一鍋水滾沸後汆燙鴨肉約2~3分鐘讓血水雜質浮出,再將鴨肉以冷開水洗淨備用。
(立即以冷水沖洗可維持鴨肉的Q彈度)
以牙刷或鬃刷洗淨老薑表皮的塵土,
再用菜刀拍或是用肉鎚敲老薑後切片,
先拍碎後再切片的薑比純粹只有切片的薑來得容易釋放味道。
以1大匙香油加2大匙麻油,冷鍋冷油就放入薑片並用小火慢煸,
煸到薑片邊緣處微綣曲並飄出薑香味即可。
(一定要用極小火,麻油不耐高溫,會容易變質並變苦)
轉中火,放入已汆燙過並洗淨的鴨肉和薑片一起翻炒約2~3分鐘。
倒入米酒後轉中大火煮滾揮發酒精。
(此時不要攪拌,否則湯水會容易變濁)
待酒精揮發後再倒入適量的水蓋過鴨肉,
煮滾後放入藥材包,蓋鍋轉小火燉煮約30分鐘,
熄火燜30分鐘。
Ps.這裡我用的是一般肉鴨,
鴨攤老闆特別跟我說不用煮太久,約30分鐘就可以了!
若是採用肉質較有韌性的紅面番公鴨肉,
可依鴨隻大小重量再延長燉煮時間至1小時半~2小時不等。
取出藥材包,可依喜好加入些許已汆燙過的枸杞點綴,
最後再淋少許分量外的麻油和米酒提味,即可上桌開始圍爐了!
煮滾後即可加入喜歡的配料如高麗菜,金針菇和凍豆腐之類的...
剛煮好的湯頭可清澈的咧~
那老薑釋放出來的辣味也很夠!
建議還未加任何菜料前先喝一碗純粹的薑母鴨湯
好好品嘗這原味的湯頭
可香的呀~~~
只要用的是品質好的麻油~湯頭是很自然滑順的甘甜呦!
不用再加任何調味料
一般肉鴨以30分鐘煮出來的肉質也不柴也嫩又好吃!
不像去一些薑母鴨店吃到的會硬梆梆的~
在家煮可以自己控制鴨肉的熟成度到剛剛好!
這個冬天就來練習煮一鍋薑母鴨吧!
和家人朋友們盡情地圍爐~取暖!
Tips:
1. 續加高湯:
(1)在米酒空瓶裡先加少許麻油後沖入熱開水,
就是香噴噴的麻油高湯(這是我自己食驗後,覺得蠻香也滿對味的高湯)
(2)若喜歡喝全酒的,續加高湯也可以都用米酒代替,
但要煮滾揮發掉酒精後,才放高麗菜,否則煮出來的青菜會有苦味。
2. 薑母鴨雖能進補袪寒,但鴨肉蛋白質經久煮,會溶出普林,痛風患者應避免喝湯,以免誘發。
三酸甘油脂高、血糖高的患者,也要控制薑母鴨的食用量,避免慢性病失控。
您的一個小小按讚,對我都是大大的鼓勵,謝謝!
也歡迎加入社團《鑄鐵鍋。烘焙。料理。野餐。露營》
一起來分享
烘焙料理、家常餐桌、野餐、露營的美麗風景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parisroka/
歡迎加入珈常日々雜話曆粉絲頁一起來話家常,分享鑄鐵鍋料理 ❤Bon Appétit ❤
*請勿任意直接轉載或抄襲文章,歡迎引用分享,請註明出處和來源網址。